得一位卸任的主計長在面對各機關單位要求增加財務預算時,說過一句名言:「錢沒有,命一條!」道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。曾幾何時,目前最熱門的話題,居然是有人錢多到必須匯存海外,在面臨檢調追認資金來源時卻閃爍其詞,無法交待,簡直是「錢太多,快沒命」。

此一場景,套用馬克.肯尼(Mark Kinney)所說過的一句話,那就不足為奇了,他說:「金錢就像套在我們鼻子上的鐵環,它總是在引領我們走向它想去的地方。」馬克.肯尼的這一席話,是出自在藍尼堤斯特(Lynne Twist)所寫的一本著作《金錢的靈魂(The Soul of Money)》第一章所引述的一句格言。

藍尼堤斯特女士,是一位為慈善事業從事募款的工作者,她幾乎走遍全世界,從富人及貧窮者的手上募捐到的每一分錢,用在解決落後地區的貧窮、飢餓,以及如何消除對資源稀少性的的恐懼感與罪惡感。

由於她經歷貧窮與富裕地區人們對金錢的看法,於是寫下《金錢的靈魂》一書。書中的序言提到:當人們在跟金錢打交道的時候,是如何漠視自己靈魂的存在,又如何變相出賣了自己的靈魂。當我們在追逐金錢的時候,跟我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、責任感與理想相融合時,則金錢的靈魂是純淨、尊貴的;反之,如果以金錢的名義,壞事做盡,則無論擁有多少財富,永無止盡的慾望之心將盤據整個心房,想賺錢的慾望愈重,金錢對我們的控制就愈深,讓人變得自私、貪婪、卑鄙、恐懼。若永遠無法擺脫金錢的控制,靈魂就不復存在。

金錢為何具有如此大的誘惑力呢?根據作者的觀察,她認為,真實的世界其實就是金錢的世界,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情、所有選擇,包括我們吃的東西、穿的衣服、住的房子、讀的學校、做的工作、未來的夢想、結婚與否、是否要有小孩,甚至愛情等,都被一種名為金錢的東西,深深影響著。

據作者所述,人的生命當中,金錢很少成為真正幸福與自由的源頭,但是人們還是讓錢財來主宰我們生活中的一切,常常讓金錢成為我們考慮工作、愛情、家庭與友誼的唯一決定因素。我們對金錢、權力的接受比其他一切來得徹底、來得更為服從。

因此只要一提到錢,大家都認為它不僅僅是衡量經濟價值的標準,也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尺度,甚至有時以金錢累積的多寡,反映其成功的程度。在這種情況下,很多人受貪婪、猜疑所控制,這就是金錢致命的吸引力之一。

作者花了好幾年,走遍印度這個貧富懸殊的國家。看到貧窮地區滿街的乞丐以及富裕地區為數不少傲慢的財富擁有者,經過細心觀察,她瞭解到,金錢財物帶來的陷阱有多麼深,因為人們不清楚有錢人的痛苦,她認為有錢人寂寞、孤立、內心苦惱,靈魂的飢餓與貧困就很容易成為一種負擔。他們的財物只是一種武器,而這種武器唯一的用途是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最後,作者感慨道出:錢的真正價值在於,哪怕是極少的金錢來表達我們善良人性時,金錢表現出來才具有極大價值的撫慰功能;也就是說,金錢的靈魂是跟人們身處的責任感、價值觀與理想性相結合的。

先前台灣大學李校長向社會道歉,因為台大畢業的校友,有某些人做了讓社會不安及負面示範,並呼籲導師要重視身教,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良好品德。

姑且引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所說:「作在心,殃在身。不須怨訴,更尤人。」善惡業因總有報。印光祖師也說過:「古之聖賢,無不戰戰兢兢,以智超持,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。窮者獨善其身,達者兼善天下。」聖人深知,如是因必有如是果的原理,才能夠孕育傑出美麗的人品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,為什麼要洗錢,那是因為人們貪婪的心跟那罪惡的雙手,把錢弄髒。無論再怎麼洗,那罪惡的靈魂還是永遠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是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所長、政大EMBA副教授、前財政部金融局局長 )

【2008/09/11 經濟日報╱王耀興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凝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